在我所作的绘画中,我最为喜爱的画作都是非常私密的,我对定义我们所看到的现实的变化方式深感兴趣……在我涉及相关主题时,我就意识到它变成了一个虚构之物……我认为艺术素来都是虚构的。

–凯瑟琳·墨菲, 2017¹

美国艺术家凯瑟琳·墨菲(b. 1946)的近作展将于一月开幕,本次展览亦是这位在美国广受赞誉的艺术家于海外的首次个人画展。

凯瑟琳·墨菲主攻绘画和素描,其作品在她五十年的职业生涯里在美国广泛展出。墨菲以其独特的创作方法闻名,包括严谨的观察过程,这一过程围绕生活日常、想象和梦境、以及对现实不断处于变化和过渡状态的理解。就此,她如是说:“我在幻想、也在构建一个我渴求的形象。故事一直是我想要创作一幅绘画的核心,它于我而言非常重要,即使它变得愈发无形,愈发成为世俗的一部分。”²

她的作品出自长时间的持续观察,聚焦日常的主题,以及提取自她周围环境和想象的惯常被忽视或普通的元素,从静物、自画像、居家环境乃至户外。墨菲极少重复同一主题或场景,她审慎地组合图像,于画布表面与其潜在的意象幻景之间寻求一种隐忍的裂变。她的场景设计反映了一种对绘画和表征本身本质的精准研究,揭示了现实及其叙事潜力中难以预料的或隐蔽的不协调性。

在本次展览中,墨菲呈现了创作于2015至2021年间的五幅油画和两幅纸本作品。展出的每件作品都浓缩了艺术家别具一格的表现方式,精确地改变了家居用品的模样,包括服装、陶瓷、桌布、地毯和壁纸。表面肌理、光线和形式的变化受到细微透视变形、裁剪、放大和歪斜的影响,一丝不苟地得以呈现,在实际和幻象之间施加内在引力,给予其主题焕然一新的二次体验。

纵观这些作品,墨菲挑战了传统的图像制作观念,创造了一个空间表现和叙事的轴心,通过唤起出人意料或模糊不定的事物来暗示观者。这种独树一帜的方法作为其实践的关键元素,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场关键转变之中,于此,她开始探索在观众和主题之间建立联系的新方法。墨菲同样将诗歌视为灵感的重要来源,特别提及伊丽莎白·毕晓普的作品,她将诗歌语言视为重构平凡事物的有力镜头。

在关注功能性和平淡无奇的事物时,她的主题会自我反身地将那些被低估的事物扭曲变形,而正是那些事物支撑着我们对周期性时间和例程的看法。在《飞行》中,特写的地毯条带似乎歪斜着倒向楼梯脚下的格子浴袍,为观者营造出一种脱离重力之感,它既可能意味着飞行,亦可能意味着坠落。在《丰花月季》中,让人联想到二十世纪后期家居装饰的花卉织物图案被放大至近乎抽象,在下半部分与破碎盘子的设计相呼应;在重复的花卉图案的模糊和干扰下,图案样式似乎在解体和崩塌,出其不意地破坏了美学与怪诞之间刻奇的联系。

与其油画的色彩强度相比,墨菲的线绘作品反映了一个剔除色彩的坚毅决定,专注完全用石墨呈现色调的渐变来传达她的主题。在《守夜》中,石墨与原纸表面的对比既诱出了监控摄像机上观察到的强烈光线,又增强了其充满张力的留白。4 在这些作品中,墨菲重新审视了惯性的观看和感知模式,以内省和未知的元素重新设想了日常生活中的偶然事件。

 

凯瑟琳·墨菲(b. 1946, 麻省剑桥)于1966年在麦迪逊斯考根绘画和雕塑学院学习,随后于1967年在纽约普拉特学院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墨菲的作品曾在美国各地的机构展出,包括: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华盛顿特区的菲利普斯收藏馆、史密森尼国家肖像画廊、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威瑟斯彭美术馆、纽约的惠特尼美术馆和纽黑文的耶鲁大学美术馆等。她是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成员,作品被众多公共收藏机构收藏,包括芝加哥艺术学院、赫希洪博物馆、菲利普斯收藏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华盛顿特区国家肖像画廊和惠特尼美术馆。墨菲在纽约波基普西生活和工作。

 

脚注

1凯瑟琳·墨菲,与James McElhinney的访谈,凯瑟琳·墨菲口述史访谈,史密森尼美国艺术档案馆,2017年3月21日、23日

2凯瑟琳·墨菲,与John Yau的访谈,“对话:凯瑟琳·墨菲”,The Brooklyn Rail,2005年2月

3凯瑟琳·墨菲,受Jennifer Samet采访,Hyperallergic, 2014年8月2日

4“它通常会自己附着在色彩上,这个用彩色更好还是用石墨更好……而相机产生的光,那种廉价的监控摄像头产生的光,那种被放大的光作为一幅线绘来说会非常漂亮”——凯瑟琳·墨菲,在与Ksenia M. Soboleva的对话中,The Brooklyn Rail,2021年12月1日(00.29.20)